“井田制”是西周规定“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当时“国人”主要功能就是种田,所以这种方式就以“井田制”代替。
西周国人的生活
周朝是一个类似联邦制的王朝,但在西周初年,周朝中央还是很强的,能号令天下。因此在周分的定制下,周公承接了夏商二朝不少法令,也制定了许多周人的生活法。
西周的直属封地有二处——镐京与洛邑。
这二块地下有许多城堡,城镇,而住在城里的人,在周朝称为国人,不住在城里的人称为野人。周王朝的王权只在这些城堡国人身上,而为了防止国人被野人抢劫,周王朝规定所有在国人必须住在城堡里。而在城堡之外,就是一片片的井田。
井田的分配方式是,总共900亩,分8家国人种,一家种私田100亩,外加公田10亩,共880亩。剩下20亩作为耕田者居住的庐舍区,建造房子,打一口井,这种房子就称为“庐舍”,一种临时居住场所,在城堡里的房子才是永久性居住场所,称为“里”,“在野曰庐,在邑曰里“。
每年每天定时定刻,城堡里的官员会发号命令,让国人出城,到井田里去种田,定点必须回城里,不然城门一关,极有可能被野兽或者其它什么东西杀掉。而且不光是某天,国人何时种田还要天子举行”启耕大典“,才能动。天子亲自到王田扶犁耕耘,作为春耕的开始,此所谓“启耕大典”。国人擅自种田要被惩罚的。
《汉书·食货志》所说:“春,令民毕出于野。冬,则毕入于邑。”
而随着人口增多,田与城堡的距离越来越远,国人要坐车去种田,所以往返则耗时太多。因而多数距离远的国人,会在“庐舍”过完一个种田或者收割时节,才回来。
井田怎么耕
西周的细则相当”烦人“,比如它规定了井田之内,必须五谷同时时种,防止病灾。而且田里不许种树,树要种在庐舍四周,品种也有规定,桑树,果树,还有一些蔬菜,还要养猪、狗、牛、鸡等家畜。
有专家统计过,西周规定的结婚六礼,细分之下有250个仪式,如果没有超强的财力,根本不可能全套走完,所以说”礼不下庶人“。
最开始时,此类制度还行,各家各种各的,成语中”井井有条“说的就是这意思。
一到”公田“就麻烦了。按照西周的规定,所有田地都是”王室贵族“的,国人只有耕种权,无买卖权,而且公田的收获物,全部归封地主人所有。
公田的耕种要以公田优先,也就是说国人在耕种时日出城,首先要耕种公田,公田干完了才能是私田。如果公田没能干完,到了规定进城的时日,国人也要延期将公田的活干完,而如果是私田没干完,那对不起,时间一到,必须回城,不准再去田里。
邑里怎么活
城堡之中,也不会给国人休息的时间,统治者会安排国人修习武备,礼仪教习、读书识字,因为国人也有另一重身份——士兵。
女子则更惨,他们日间除了家务纺织外,晚上还必须到集和地点,集体纺织培训,直到半夜12点,才能回家,第二天准时起床工作,所以西周女子工作可以这么说“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男子996全年无休,女子007全年无休。
如此活法,只有一个后果,国人向外逃,井田制崩溃。因为国人变成野人,在外开辟自己田,种啥都是自己人,不用交税,也没人管,更没有人强制你去打仗,也不会因为种公田卖力,私田完全收成不了,而饿死。
私田的崛起,一些开明的地主直接让百姓耕田,按比例交税就行,而且为了广得人心,这些新兴地主直接开”六十税一“的优惠策略,这些新兴的地主阶级就是促进西周灭亡,直到开局到春秋战国时代。
而西周的最大粉丝就是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井田,就是象井字形的方块田,井田制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
原始社会晚期,农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那时候,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公有,公社成员平均地从公社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耕种,过了一年或几年又重新分配一次,以适应人口的变动和保证土地的公有性质。这就需要把大面积的土她划成一个个的等分。当时,大致一人能耕种一百亩,就是一个方块,也叫作“一田”。田与田之间,开沟修路,既是水利,便于行走,也是田界。这些方块的界划,远远看去,取其中一部分,正象汉字的“井”字形状,所以就叫作“井田”。
后世有各种记载和解说,不很一致。主要的有:一种说法是,九个百亩为一井;一种说法是十个百亩为一井。九百亩为一井的也有不同的制度,一说是四个井合为一邑,四个邑合为一丘……用四进位一直往上推;另一说是九个井合为一成,九个成合为一同……用九进位一直往上推。这种不一致并不能说互相矛盾,可能恰好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为便于计算,井田按面积数量从小到大,分成各个单位等级,组成一个系统。譬如:一百亩为一夫之田,九夫即九个百亩,为一井,面积约一里见方,给九夫耕种;九个井合为一成,面积约十里见方,分给九十夫耕种……以此类推,一直到九干夫,九万夫耕种的面积。各级单位面积分别起名,叫井、通、成、同、终,或叫井、邑、丘、甸、县、都等等,与此相适应,田间沟渠也分别起名,叫畎、遂、沟、洫、浍;川等,田间道路也分别起名叫径、畛、涂、道、路等等;按照这些等级,耕作者的社会组织也相应地有一套名称。而不同的计算法又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整齐划一,显然是有人为的成分,但所反映的却是基本事实。不过,所有地区都是这么一套刻板的东西,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战国时候,孟子提出的一种井田制,就是只有象井字形的九个方块,四周八块八家耕种,中心一块是八家共耕的公田。 这要作为一种田制,到处推行,显然更不可能,这主要是他为了推行“仁政”,综合前代存在过的井田制度,又给予加工而成的理想图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