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是一部电影,字词的意思是印度教神祇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在这部电影中,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技术,可以将一名人类的智力注入遥控的生物身体当中。
1、“阿凡达”释义
阿凡达可译为“化身(Incarnation)”,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灵等超自然力量,通过某种方式,以人类或动物的形态,实体化出现在人类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献中,神佛由其国土来到人间,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现,他的本体仍然在净土、天堂或灵界,出现在人间的形象并非本体,而是本体的投射或变化。而且本体也可以有无限化身,比如藏传佛教,同一时代的两名上师可能是同一名菩萨的化身。
2、《阿凡达》电影概述
《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和西格妮·韦弗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该片于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北美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人类穿上阿凡达的躯壳,飞到遥远的星球潘多拉开采资源。受伤后以轮椅代步的前海军杰克,自愿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潘多拉。在结识了当地纳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后,杰克在一场人类与潘多拉军民的战争中陷入两难。
扩展资料:
《阿凡达》创作过程——
《阿凡达》是一场发现自我的动作冒险之旅,其背景是扩张主义与生物多样性的对抗。卡梅隆说他的灵感来自他“小时候读的每一本科幻小说”,他借鉴了埃德加·赖斯·伯勒斯的约翰·卡特系列,并努力让其风格焕然一新。卡梅隆承认《阿凡达》与《在上帝赐予的土地上游玩》和《翡翠萨姆林》有着共同的主题,亦即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这部电影还和《与狼共舞》有所联系,后者描述了一名重伤的士兵被敌对阵营的文化所吸引。
在2007年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卡梅隆回答了“阿凡达”一词的意义:“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并且象征着未来”
纳威人(潘多拉星当地的类人种族)相貌的灵感,来自卡梅隆的母亲在很早以前做的一场梦。在这场梦里,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尺的蓝肤女人。卡梅隆觉得这一画面十分绝妙,于是在他的首部剧本(写于1976年或1977年)中,他就加进了类似的生物,这在后来成为了纳威人的原型。在谈到选择蓝色作为肤色的特别原因时,卡梅隆说:“我就喜欢蓝色,而且这与印度教的神祇有所联系,我喜欢它的概念。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送给人类,惹怒了主神。宙斯不仅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被鹰啄食,并且联合诸神打造了一位美女——潘多拉,让她携着一个装满灾难的魔匣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在新婚之夜打开魔匣:瘟疫、嫉妒、罪恶、贪婪等种种劣性充斥人间……潘多拉成了传播灾难的罪魁祸首。在卡梅隆导演的这部影片里,人类别有用心地将自己想要攻击并占有的那个星球命名为“潘多拉”,无疑是给侵略赋予“正义”的名义。潘多拉星球=灾星,既然是灾星,便出师有名。
杰克当初之所以愿意替代死去的弟弟当一名“阿凡达战士”,用真身的思维操纵作为间谍的“代身”去潘多拉星球历险,是出于两个自私的目的:一是人类的自私(掠夺外星球资源),二是个体的自私(获得行走的能力)。然而,人类既要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又虚伪地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甚至冒充神的名义。“阿凡达”在梵文中,意为“神在凡间的转世化身”。
然而,当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之后,却发现这个被人类渲染为毒气蒸腾、妖魔聚生的恐怖地方,其实是一个巨树参天、山峦悬浮、湖泊棋布、植物斑斓、美丽无比的奇幻花园。那里的生物虽然面目狰狞、威力无比、脾气可怕,但它们对杰克的攻击只是因为宁静被侵扰,与其说是攻击,不如说是自卫,它们习惯了含羞草的掩护和夜色的静谧。在雨林里居住的土著部落——纳美人,虽然虎鼻豹眼、蓝色皮肤、身材高大、奔跑如兽,但他们善良友好、团结互爱、恪守诺言、正直勇敢,并且有着与大自然通灵的本性,受到夏娃女神的庇护。没过两天,杰克就被部落人的真诚友好深深打动,并爱上了那位救过他性命并教给他语言和生存本领的首领女儿,并为成为部落的成员感到安全和温暖。
我想,经过一系列让人心惊肉跳的丛林历险之后,我与电影院里的所有观众都和杰克一样被潜移默化地“洗脑”,我们逐渐剔除了自己身上暴力的“兽性”,恢复了已在消费文明进程中正不断丧失的温暖“人性”。
影片里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之一,是杰克的身体在黑色的丛林里被闪着神异光芒的灵树种子所包裹,那些种子就像轻盈飘浮的杨花柳絮,像在大海里浮游的透明海蜇,发着内源的光,传递着和谐的信息。部落首领的女儿就是因为看到一枚灵树种子落到已经拉弓欲射的箭头上,才没有射杀不速之客,相反大战群狼,救了他性命;她就是因为看到无数灵树种子落到陌生人身上,她才相信了他,并决定将他带回部落,不仅教她骑马驾鸟,弯弓射箭,还带他去看部落的神树,与他在神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