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三国演义》来看待蔡瑁与张允,只能说这两个人就是二流武将,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
但是我们都知道术业有专攻,虽说蔡瑁与张允的武艺就是个渣渣,可人家的专业是水军,而非与人单挑。
所以任何时候都没有废材,只是你不会用而已,而当时的曹操就看中了蔡瑁与张允的水军能力。
毕竟曹操连同他身边的将领,几乎都来自于北方,说他们一句旱鸭子并不为过,别看张辽、许禇等人武艺高强,真要掉到水里,蔡瑁表示自己能一个打十个。
都不用在水中,只要在船上,蔡瑁与张允对于曹操手下的那些大将来说也是神一般的存在,这就是专业。
而且蔡瑁与张允不光自己水上功夫了得,更是有着相当不错的训练水军的能力。
于是两个看似小人一般的武将就这样进入了曹操的眼中,说实话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们大多数都反对这两个脑子不太好使的为曹操效力,生怕降低了自己的格调。
可是曹操大军想要击败东吴,又不得不重用这两个,毕竟曹操手下真心没有拿得出手的水军将领,这是硬伤,没办法。
所以当曹操手下的水军已经形成规模的时候,也差不多到了蔡瑁与张允升天的时候了。
这里面还不光因为蔡瑁与张允的武艺高低问题,更是牵扯到自己收服刘表地盘上面的势力之争。
说实话蔡瑁与张允都属于刘表的老部下,并且还跟刘表沾亲带故,如果不是曹操自己真心没有水军将领,根本就不会跟这两个明显看起来心思不正的家伙有任何的交流。
毕竟当时刘表临死之前就是蔡瑁暗中争权夺利,如果不是蔡瑁这些人在中间搞风搞雨,说不定曹操也不会这么快得到刘表的地盘。
同样的道理,蔡瑁等人到了自己的手下,也一直处心积虑想要搞事情,毕竟蔡瑁以前就是想要得到刘表的地盘才会搞这么多事,现在因为自己的大军暂时归顺,但是不臣之心依然在暗中生长。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不安定份子,为了自己统治区域的稳动,迟早要把蔡瑁等人全部铲除。
所以当周瑜使出反间计的那一瞬间,曹操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那就是借机斩杀蔡瑁与张允。
当时的蔡瑁已经把水军训练到可以出师了,再练下去说不定军心就会偏向于蔡瑁等人,所以说时机刚刚好。
再说了自己手下的这些谋士们跟着曹操一起南征北战,说白了就是为了得到利益,不然大家凭什么要给曹操卖命。
刘表的地盘自从到了曹操的手中,一直没有给大家分利润了,这其中就有蔡瑁等人的原因,现在借着反间计直接将蔡瑁与张允等人全部铲除,同时又可以把刘表的地盘全部分配一下,这就是两全其美的事。
可以说当时一定有人看出来这个所谓的反间计是假的,但是大家都在装傻而已,如果蔡瑁等人不死,自己这些人怎么分他们的地盘。
也就是说在大家一起装傻的情况下,蔡瑁与张允就这样被稀里糊涂的斩杀了,理由就是蒋干带回来的那个根本不上台面的理由。
反正理由给出来了,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那就斩了吧,正好可以分地盘,于是曹操的降将水军上将蔡瑁、张允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斩杀了。
说实话,当时的蔡瑁与张允自己都知道为何而死,可以说他们两个被斩,武艺弱只是其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挡了曹操及其手下的利益,如果这两个有着吕布一样的实力,说不定曹操就是另外一种想法了,很可惜他们没有。
我想讲一下历史上蔡瑁与张允的结局,与三国演义有很大的差距。
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部分,而蔡瑁,张允被周瑜反间计所杀更是这场战争的决胜局。
当时的赤壁之战正好打了一半,蔡瑁刚与周瑜打过一仗,曹操军队由于以陆军为主不善水战,所以只是凭借人数之优势击败了周瑜,但自己损伤也很严重,蔡瑁的弟弟也被杀了。曹操为了下一波的战争,在沿江一带设置24座水门,锻炼水军,周瑜当然不会放任水军的成长,于是伪造了蔡瑁与张允假的投降信让蒋干盗走,蒋干投降至曹操门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邀功的机会,于是就把投降信给了曹操,曹操看后大怒,就砍了他们二人,不过砍完就后悔了。这也导致了赤壁之战后期曹操水军还是不行,不然也不会采纳庞统连环坞的计策,有了火烧赤壁的结局。
至于蔡瑁,张允的武力,张允的武力没有过多介绍,可参考蔡瑁的。蔡瑁与东吴的黄盖,程普都交过手,但都被打败了,只能算是普通的将领吧,达不到一流武将的水平,如果不是曹操手下会水战的将领不多,赤壁之战应该没他出场的机会。
三国志
历史上的蔡瑁并没有参加赤壁之战,而且蔡瑁与曹操的关系不一般。《襄阳耆旧记》就曾记载蔡瑁与曹操年轻时就认识了。在蔡瑁投降曹操后,曹操还曾亲自拜访他家,和蔡瑁妻子谈到“他与蔡瑁是故交,现在还能再见一次面真的是幸事”。
蔡瑁在曹操阵营的政治生涯还算不错,在汉末朝廷中任职,先后担任过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等人,并被晋封为汉阳亭侯。
张允的结局就充满了谜团,仅仅在《三国志刘表传》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
至于结局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没有记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