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环境对人们睡眠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寝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一般人睡觉时室内温度在20℃-23℃最为适宜,在20℃以下人就会因冷而蜷曲身躯并裹紧被子,但超过23℃就会感到热,要掀被子了。冬天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即使盖着被子也会感到露在外面的肢体和脸非常冷,不知不觉就会形成蒙头大睡的姿势,对呼吸新鲜空气非常不利。
此外,能否迅速入睡与被窝温度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据研究,被窝温度在32℃-34℃时人最容易入睡。被窝温度低,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不仅耗费人体的热能,而且人的体表经受一段时间的寒冷刺激后,会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推迟入睡时间,或是造成睡眠不深。
另外,睡觉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十分重要,填料有一定的支撑力流动透气(荞麦壳就是不错的选择),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科学的结构(满足仰睡和侧睡颈椎自然生理曲度所需要的不同高度,曲线及承受力),这样不仅能提高睡眠质量,还能呵护颈椎。
什么样的被窝温度最适合睡眠?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秘书长汪光亮先生指出,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除了关注大环境的影响外,更要重视睡眠时人体与被子、床垫、枕芯等寝具所形成的空间内微环境,也可通俗理解为被窝温度。
一般而言,人身体局部温暖度为32度左右、相对湿度50%、气流速度25cm/s的睡眠微环境最为标准,也令人感到舒适,能有效延长深度睡眠时间。被窝温度过高会导致身体流汗过多,造成身体水分流失并滋生螨虫,过低则会引起机体的自我保护,都会干扰正常睡眠、降低睡眠质量,因此要重视寝具对维持人体睡眠舒适性的重要意义。
正常人在睡眠时有时眼球不活动或者只有很慢的浮动,这段时间比较长;但有时眼球很快地来回活动,这段时间比较短,与眼球慢动或快动的同时,脑电图出现不同的变化。由此,科学家把睡眠分成非快速眼动相睡眠和快速眼动相睡眠两部分,为书写方便起见,在文献中都用英文缩写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非快速眼动相睡眠写作NREM,而快速眼动相睡眠写作REM。
正常睡眠时的基本规律是,正常成年人在睡眠一开始先进入NREM,由浅入深,大概经过60~90分钟后,转成REM,REM持续时间只有10~15分钟左右,然后又转成NREM,就这样周期性地交替出现NREM和REM,一夜出现4~6次,直到清醒为止。
20℃:最佳室温和睡眠温度。在春秋季,使室温保持在20℃左右,是让人最舒服的温度。
因为200多万年前人类刚出现时,白天的平均温度就在25℃以下,最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同时,20℃也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会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卧室室温一般以20℃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如果是办公室,温度最好恒定在17℃,这是最适合人类思考的环境温度,也是最佳学习温度。
室温超过25℃时,人体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你会有热的感觉。若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你会感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涨、全身不适和疲劳,有昏昏欲睡的感觉。相反,当室温低于4℃,你会感到寒冷;当温度在8℃~18℃时,人体就会向外散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1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