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常见于冬季,由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患了冻疮确实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的,因此一定要注意预防为主。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因此寒凉的冬天应该注意身体暴露部位的御寒措施。治冻疮的方法很多,系统疗法一般是口服烟酰胺、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或将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静滴,这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冻疮的治疗往往时间长,见效慢,另外,用云南白药治疗也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也可以用云南白药酊外搽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2~3天红肿消退,瘙痒减轻,多数患者1周内显效。对早期红斑型冻疮疗效甚佳,对水泡型和坏死型效果亦好。本品不宜用于皮肤破损者,以免引起疼痛。
预防冻疮的发生要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
患冻疮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患过冻疮的人对冻疮的痛苦深有体会。除了痛,那种蚂蚁钻心的瘙痒让人寝食难安。再者,冻疮好发于暴露部位,对美观也有较大影响。那这种痒痒的痛能挠么?冻疮表面皮肤张力比较高,如果用指甲去“止痒”,可能会使表皮破裂形成溃疡,这时候会加大伤口感染的风险,治愈时间可能会更长。所以我们不建议挠冻疮。
这大概是冻疮患者最无奈的地方。
如何治疗和护理冻疮才得当?
冻疮发生后,治疗的关键是脱离湿冷的环境,保持冻疮处干燥、温暖。(但避免热水烫洗,可利用体温“回暖”)好好保暖,环境改善了,多数冻疮不用药治疗也会逐渐自愈。
医生对于未破溃的冻疮皮损,临床上,有时会外涂中-高效价的外用皮质类固醇(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来加快冻疮病变的消退。但目前还缺乏随机试验来确认局部用皮质类固醇的疗效。
如果经过这种保守的治疗措施后还没有改善冻疮的情况,那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硝苯地平。
如果冻疮在经过治疗后,寒冷季节已经过去,皮肤依旧没有逐渐恢复正常,那么需要请医生进行鉴别诊断,与冻疮样红斑狼疮进行区别。
如何预防冻疮发作?
避免潮湿环境对于预防冻疮也至关重要。衣物、鞋袜如果湿了或潮了要及时更换、烘干。手脚等碰过冷水后要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可擦上护手霜,护肤乳等。
经常运动,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强耐寒能力,也能预防冻疮的发生。
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但由于吸烟对于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都有不利影响,因此,戒烟对于预防冻疮可能也是有利的。
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DrX健康科普】哦,你想了解的科学喂养、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疾病护理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冻疮怎么根治
冻疮需要通过外用药物,注意保暖等方式进行根治。
冻疮是由于暴露于零度以下寒冷环境引起的局限性、红斑性炎症损害。易发于初冬、早春季节,尤其温带气候地区冬天降温急剧并且环境潮湿时,冻疮较多见。在没有供暖的地区最常见。
本病多见于儿童、妇女或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好发于手指、手背、足部、耳郭及鼻等,常对称发生。皮损为局限性、水肿性、红色斑块或结节,按之退色,境界清楚,严重时皮损表面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自觉有痒感和肿胀感,受热后瘙痒加剧。冬季发病,气候转暖后自愈,来年易复发。
得了冻疮后,要科学医治。民间有用冷水浸泡和用雪搓手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这不仅不能治疗冻疮,还可能加重病情,导致组织坏死。还有冻疮千万不可以烤火或者用热水浸泡,宜用温水洗手。未破溃的冻疮可外涂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酊、10%樟脑乳膏或辣椒酊,肝素钠乳膏等,轻轻揉擦,一般3~5天后症状可明显改善。已成溃疡时,可外用5%硼酸软膏、猪油蜂蜜软膏;合并感染时可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等,涂擦且包扎,促进其早日愈合。
冻疮预后较好,极易复发,防治本病的关键是防寒、防潮。在室外活动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后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可对易受冻部位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保护皮肤。每年复发者,发疹前可氦氖激光器照射治疗,有一定预防作用,中药调理,通过温经散寒方当归四逆汤加减也有一定治疗疗效。
本内容由陕西省中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赵连皓审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37565.html